點亮建筑新夢想
LIGHT BUILDING NEW DREAM
企業BIM定制培訓服務經典案例
“云+數”賦能建筑業數字化轉型 二維碼
文/李曉軍
建筑業的價值鏈冗長,且涉及參與方與要素相當多,這種產業屬性給產業組織、企業管理及建造模式上進步都帶來了很大的制約,導致建筑業的升級步伐遠遠落后于其他產業。如何把建筑業這種“散亂”的結構進行有效地、系統地整合,促進產業鏈的協同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這一直是個超級難題,而無論是市場組織模式的變革、大力裝配式建筑,還是其他多種改革,無法解決。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的發展,結合建筑業的BIM技術,人們看到了解決這一難題的曙光。
“云+數”帶給建筑業的新機遇首先,“云+數”把建筑業原本離散的海量數據集中在“平臺”處理,并建立了相關業務數據模型,原本雜亂無章的數據可以得到有條理的梳理,各種管理信息、生產信息、采購信息、市場信息、行為信息都可以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處理,實現數據互通,業務整合。 其次,“云+數”與人工智能及物聯網、傳感技術等結合,實現了建筑工程中的“人、機、料、法、環”的在線監測與實時管理。各種現場數據傳導到大數據平臺上分析,可解決建筑業的離散帶來的過程信息不透明、難于管理等問題。 再次,“云+數”與BIM技術結合,建筑業的各參與方、各產業鏈都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協作,互感互知,改變了建筑原本割裂、孤立和分散的狀態,促進了產業鏈的高效整合。 最后,“云+數”實現了供給需求的高效對接,生產者可以在平臺上及時分析消費者的愛好,并“類聚”同類的消費者,實現個性化產品的規模化定制,能夠很好地統籌產業的“規模化”和“個性化”的問題,使得建筑產業的市場更加多元豐富與健康。
“云+數”需要克服的問題(一)數據安全數據的安全是企業關心的問題之一。數據的安全包括兩方面:保證數據不會丟失;保證數據不會被泄露和非法訪問。如果數據丟失又沒有備份,或被泄露和非法訪問,會給企業和客戶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必須制定出有效的方案來保證數據的安全。雖然云計算為存儲數據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也為數據的處理提供了無限的計算能力,但用戶對于托管自己加密數據的云計算運營公司能否確保數據的安全仍存在著質疑。在使用云計算服務時,用戶往往不清楚自己數據存放的位置。這樣就會使用戶產生對數據安全的擔心,所以要有效地解決數據的安全問題,未來的云計算必須考慮全方位的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多用戶架構的良好設計,還必須要有確實可信的云計算運營公司。這也使得當前許多大型的建筑施工企業不敢使用公有云,而是選擇了自建私有云促進在公司內部協同,而不是產業協同。 (二)網絡性能提高網絡性能也是云計算面臨的挑戰之一。用戶使用云計算服務離不開網絡,但是如果接入網絡的帶寬較低,或不穩定,都會使云計算的性能大打折扣,因此要大力發展接入網絡技術。此外,在云計算網絡中完成信息的高效處理,云計算集群服務器要具備較高的性能,同時為了保證云計算的服務高質量地傳送給需要的用戶,網絡中通信設施也必須具備高性能。 (三)數據標準目前,業內缺乏相應的數據標準。在大數據的應用中,在行業層面,需要政府、協會和企業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把定義好的數據標準與業務系統、業務應用進行映射;同時,也鼓勵企業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促進企業內部的業務協作。 (四)數據采集、集成和統一建筑業作為現場性較強、要素特征較多,如何利用好各種傳感設備,進行有效采集,并開展數據清洗、數據加工、數據模型的建立,處理“干擾”信息以提煉出有效的數據,都需要在大數據技術方面的突破,更需要大數據工作者有相應的模型認知能力。
“云+數”在建筑業的深度應用(一)可提高建筑業行業管理水平通過建立大數據中心,建設“人、機、料、法、環、組織、項目、工地、BIM模型、地理信息模型”等塊數據模型,建立“組織、行為、事物、問題、需求”畫像標簽、“洞察、預測、風險、服務、決策”等數據分析模型;并在大數據平臺上形成智慧政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筑市場監管業務應用模塊“接口”,驅動建筑市場監管業務應用流程再造和模式創新,改變了行業管理部門過去“自上向下管理,自向往上報信息”的局面,形成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的行業管理與市場監管業務場景。 (二)可推動企業組織管理變革通過搭建“云+數”平臺,企業把公司的各業務能力、知識能力、資源能力等統一的系統模塊固化下來,形成“大后臺”,而建設項目、崗位、組織能快速地找到屬于自己的“小前端”應用模塊,形成各自獨立又相互數據銜接的“平臺+應用生態”結構,實現平臺賦能型企業,改變過去大工業時代的“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模式,讓企業的決策更加敏捷,商業模式更加靈活。 (三)可實現項目管理和工地的智能化通過“云+數+BIM+PM”結合,建立項目管理艙,并利用物聯網、傳感設備實時采集現場數據,對建設工程的進度、質量、安全與綠色施工等進行實時監測與管理。同時,還可以并建立各方的行為模型置入后臺大數據庫,通過傳感設備捕捉現場的各行為主體的行為軌跡,并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綜合智能評估。 總之,在建筑業數字變革大潮下,不僅要積極地利用好云計算、大數據技術,更要把握好技術背后帶來的新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技術落地、賦能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