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賬號登錄: 注冊 登錄
柏慕聯創BIM技術服務

點亮建筑新夢想

LIGHT BUILDING NEW DREAM

企業BIM定制培訓服務經典案例
柏慕聯創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一)
柏慕聯創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二)
柏慕聯創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三)
柏慕聯創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四)
柏慕聯創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前專場培訓(五)
柏慕聯創為成都建工一建提供第四期BIM項目深入實踐應用培訓班(一)
柏慕聯創為成都建工一建提供第四期BIM項目深入實踐應用培訓班(二)
柏慕聯創為成都建工一建提供第四期BIM項目深入實踐應用培訓班(三)
柏慕聯創為中冶建工集團提供基于Dynamo的市政路橋隧解決方案專項定制培訓(一)
柏慕聯創為中冶建工集團提供基于Dynamo的市政路橋隧解決方案專項定制培訓(二)
柏慕聯創為中冶建工集團提供基于Dynamo的市政路橋隧解決方案專項定制培訓(三)
柏慕聯創為海南生態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BIM基礎定制培訓(一)
柏慕聯創為海南生態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BIM基礎定制培訓(二)
柏慕聯創為海南生態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BIM基礎定制培訓(三)
柏慕聯創為海南生態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BIM基礎定制培訓(四)
柏慕聯創為海南生態軟件園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企業BIM基礎定制培訓(五)
柏慕聯創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線上/線下)(一)
柏慕聯創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線上/線下)(二)
柏慕聯創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線上/線下)(三)
柏慕聯創為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21年新員工入職BIM定制培訓(線上/線下)(四)

李福和:2019,建筑業傳統牛市結束

 二維碼
作者:李福和來源:廣聯達新建造研究院網址:http://xjz.glodon.com/f/view-11-9a49bc8251c74e1cbaedb7a68e4c6563.html

作者: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福和

為了避免誤解,有三點說明:第一,巴菲特說過,沒有人能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而獲得成功。攀成德和我本人服務于建筑業,文章只是希望做一些分析,供大家參考,非做空建筑業。其次,建設只是固定資產投資物化的手段,建筑業是被動行業,沒有固定資產投資,就不需要建設,建筑業市場如何不決定于自己,決定于固定資產投資。第三,“建筑業傳統牛市結束”,有兩層意思:傳統建筑業做的既有市場到了頂點,但新興的市場還是存在很多機會。牛市結束,是建筑業的要素投入到了頂峰,即使用的材料、裝備、人工投入等目前就是行業的頂峰,未來一定會下降,這里并非指以貨幣衡量的建筑業產值,產值不計算通貨膨脹,還有可能進一步增長。

2018年,對大多數人是艱難的一年。國際環境波詭云譎,國內問題紛繁復雜。3月美國打響了中美貿易戰,大國博弈的序幕正式拉開,其后貿易戰不斷升級,40年的中美關系慢慢走出和諧、走入對抗,這到底是貿易戰還是大國博弈、甚至東西方的文化沖突?而國內,人們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和困惑,這邊《厲害了,我的國》剛剛上映,那邊美國禁售芯片讓中興通訊迅速陷入窒息。如何客觀看待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難道現在真是我國面臨的“百年未遇”的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國內政策時緊時松、起伏波動,從“去杠桿”到“穩杠桿”,從嚴控地方債務到逐步放松的基建投資,迅速的變化增加了人們的焦慮和彷徨,并演變為對經濟的悲觀預期,滬深股市出現了罕見的大下跌,創下了近幾年的新低,企業市值大幅縮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質押爆倉壓力,互聯網行業共享單車夢想破滅,海航、萬達這些大型明星集團停止了疾速前進的腳步,瘦身和救火成為企業領袖的日常工作。

這就是2018,這是你我從未見過的景象。

2018,對建筑業和建筑企業也是艱難的一年

戰略層面,轉型逐步成為過去式或者偽命題。建筑企業多年來寄予希望的轉型升級,能轉型的業務方向基本窮盡,沒有轉的也失去了最好的時機。而即使轉型初步成功,也發現跑道并不那么好上,譬如做房建的企業跑到基礎設施領域,普遍面臨著資金壓力、技術壓力、資源壓力,途中跑困難重重,四面楚歌,能撿到的便宜事情少之又少。建筑工業化是一條新路,3年前由政策啟動的建筑工業化,既有強力的政策推手,又有技術、節能、環保的美麗衣裳,似乎風光無限,3年后它依然在高成本的魔咒下艱難跋涉,尚需度過漫漫寒冬才能迎來盈利的春天。

市場層面,基建投資增長停滯。PPP退潮,資本市場對PPP項目敬而遠之,市場從頂峰迅速滑入谷底,也使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迅速變得嚴峻,截止到2018年11月底,基建投資增速只有3%,使大部分以基建為主的建筑企業感到市場的困難。再看整個建筑業市場,建筑市場由固定資產投資決定,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制造業、房地產業、基建投資約占整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75%,也就是三大行業的興衰總體上決定了建筑業的興衰。顯然,三大行業都面臨各自的挑戰,制造業要升級,房地產行業已經走過白銀時代,基建面臨龐大的政府債務壓力,這些都給作為承包商的建筑企業提出挑戰。

建筑企業之間,競爭促使企業進一步分化。無論是房屋建筑市場還是基礎設施市場,業務總體上進一步向大型企業集中,使大中小型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大,中小企業面臨的生態越來越嚴峻,沒有特長的中小企業,越來越難以找到生存的縫隙。大型企業在業務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又面臨巨大的管理難題,組織規模越來越龐大,資源配置越來越難以協調,企業的效率越來越難以保障,需要控制的風險越來越多,輝煌成就背后,是更加脆弱的抗風險能力。

項目層面,要素成本大幅度增加。環保和去產能等政策因素疊加,使建筑材料市場出現了劇烈波動,一些重要的建筑材料單向、大幅度上漲,讓建筑企業猝不及防,總價包死的項目索賠困難重重,一些項目出現巨額虧損。項目利潤是建筑企業的利潤之源,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企業只有以項目停工來應對。勞務市場又如何?眾所周知,項目作業要靠勞務來完成,建筑企業尤其嚴重依賴勞務,隨著既有勞務人員年齡老化,勞務人員逐步減少,愿意從事體力勞動的新增年輕勞務很有限,建筑業勞務市場已經越過供需平衡的臨界點,勞務成本大幅度增加,擠壓著微薄的項目利潤。

2018,一切都在步入深水區。

斗轉星移,2019如約而至,2019年的建筑業市場又會如何?

先定位我們的分析邏輯:1. 看2019年的建筑業,最佳的視角就是2019年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投資好,建筑業好;投資不好,建筑業不好,幾乎線性相關。2. 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看制造業、房地產、基建三駕馬車,他們約占固定資產投資的75%。

從投資總量看,2017年63萬億元,2018年預計67萬億元,并且過去兩年增長速度都只略高于5%,如果剔除PPP項目帶來的投資增長,增速則會低于5%。所以,2019年我們預計投資總量會接近70萬億元,總量依然巨大,但增長速度持續下滑,并逐步接近不增長乃至負增長。

從細分行業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63萬億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大致分布如下:

1. 制造業-30.7%;

2. 房地產-22%;

3. 水利環境公共設施-13%;

4. 交通運輸、倉儲、物流-9.7%;

5. 電力、燃氣等-4.7%

6. 農林牧副漁-3.9%;

六項合計:84%

7. 批發零售-2.8%;

8. 租賃商業服務-2%;

9. 教育1.8%;

10. 礦業-1.5%;

11. 文體等-1.4%;

12. 公用管理等-1.3%;

六項合計:10.7%

13. 衛生、社會工作-1.2%;

14. 信息技術軟件服務等-1%;

15. 科技-1%;

16. 住宿餐飲-0.9%;

17. 建筑業-0.7%;

18. 居民服務等-0.4%;

19. 金融業-0.2%;

七項合計:5.3%

19個細分行業,按照投資總量占比排序,前六大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占比84%,也就是最重要的六個行業的投資,決定了固定資產投資的態勢。如果進一步簡化,大致可以歸類為制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基建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017年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20萬億元,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各14萬億元,總計48萬億元,占全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75%。2017年基建投資發力,保住了7.2%的投資增速;2018年,基建只有3%,而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投資增速8%以上,使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了5%以上的增長。

那么2019年,制造業、房地產、基建的投資會如何?

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是高度市場化的投資,預期好、能掙錢就投資,預期不好、不掙錢就減少投資,所以固定資產投資達20萬億元的制造業2019年將面臨巨大壓力。隨著大國博弈戰場的不斷鋪開,美國圍堵中國的策略不會在2019年改變,中國制造業將是外部圍堵和內部奮戰兩股力量的較量。大國博弈的大國際環境,即出口受阻,加劇制造業低端的產能過剩。《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將推動中國制造業升級,所以筆者預計投資將慢慢轉向制造業的技術研發、高端裝備,需要建筑業物化的工程量將不會有很大的增長。

2018年房地產行業的投資約15萬億元,30%以上的投資是購置土地。經過新一輪的房價暴漲,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平臺期,萬科已經喊出“活下去”的口號,房地產行業有演繹最后瘋狂的滋味。2018年上半年如火如荼的房地產市場,在下半年迅速降溫,部分城市限購取消,部分地方出現大幅度的房價打折銷售,部分城市的土地底價摘盤或者流拍,對于2019年房地產投資增長情況,我們無法預計,但對其增長的持續性存疑。

2019年的基建行業,或許是最值得期待的。感謝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每當經濟遇到困難的時候,政府領導都會開動基建投資這部機器。鐵路、公路、城市大市政如地鐵,是基建中投資密度最大的建設項目,其進展往往成為基建投資的風向標。元旦前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得到批準,其他城市的地鐵規劃也陸續得到批準,再加上10月份以來獲批的高鐵項目,基建的發動機已經開始發力。但我們也有擔憂,部分地方政府的高額負債,讓基建投資蒙上陰影,2019年基礎設施投資需要依靠中央政府、東部有財力的地方政府來持續支撐,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要發力基建,承載更大、更久的投資重任,則需要解決財政收入的增長和持續性問題。

建筑業的發展,強烈依賴制造業、房地產和基建三大行業的投資,它們是建筑業發展的三大引擎,哪一部都不能熄火。

當然,思考深入的企業管理者可以進一步分析2018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增速比較快的細分行業,如文化體育娛樂業、衛生行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農林牧副漁業;下降比較快的細分行業,如電力、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投資增長或下降,都有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與既有產能相關,與未來需求相關。限于文章篇幅,我們不在此深入探討。

建筑企業如何面對不確定而又艱難的2019?

(一)調整心態

改革開放40年,城市經濟改革30多年,建筑業遇上了最好的時代,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建筑業牛市,企業在自身能力、組織模式、資源匹配、人員素質等方面不需要大的進步,企業和企業家以慣性的思維、慣性的組織,依然能把企業做好,一些企業甚至獲得了令人羨慕的規模發展。這固然可喜,但也容易讓人產生錯覺,錯把趨勢當企業和企業家能力,所謂“牛市里,人人都是股神”。一位行業領導很直白地跟筆者探討過這一現象,與其把成長成就看作建筑企業和企業家的成功,不如把它看作是行業的機會和時代的成功。時間的腳步走到2019,建筑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條件正在發生改變,作為整體的建筑業牛市已經基本結束,建筑業細分行業的分化和建造模式分化的新時代到來,結構性牛市和結構性熊市會相互交織,成為建筑業未來發展的新景象。大多數慣性前行的企業,成功將成為過去,新時代成功的因素正在改變,對建筑企業,尤其是過去成功的建筑企業,更大的挑戰正在到來。

那么企業到底要調整什么心態?摒棄輕易獲得高速發展的心態,摒棄機會主義的風口心態,摒棄彎道超車的捷徑心態,摒棄全部押上的賭博心態;建立從容成長能力的心態,建立自我否定和批判的心態,建立敬畏市場和客戶的心態,建立持之以恒建設組織能力、技術能力的心態。

(二)尊重基本規律

建筑業牛市結束,意味著行業進入總量不變甚至下降的競爭時代,要坦然接受市場競爭的加劇,要接受企業業務不再增長的新常態。筆者參加一些企業的戰略研討會,常常看到提出慣性增長、甚至超常規增長的戰略目標。出于謹慎也基于企業成長的規律,筆者建議他們認真思考增長的理由以及維持增長的資源匹配,認真思考發展過程中控制風險的策略。建筑企業試圖超常規發展、走捷徑,并不是沒有血的教訓,某知名園林企業今天的遭遇,券商和行業人士有深入的分析,在筆者看來,這家企業既違背了作為投資公司的基本規律,也違背了作為施工企業的基本規律——投資公司忌諱短融長投,施工企業則不可能通過自己投資來解決業務發展的全部問題,正如飯店不能總是做飯給自己吃,在企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3年時間簽署1000多億元的PPP項目,資金層面如何支撐?稍有風吹草動,高杠桿的企業只有倒閉一條路,市場經濟已經無數次證明這一基本規律,“讓夢想窒息”最終的結局就是窒息。

(三)重回能力建設的軌道

筆者發現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凡是抱怨、煽動人情緒的文章總是點擊率很高,人是很情緒化的動物。做企業不能成為情緒的俘虜,好企業都是靜下心來做的,華為信奉堅定信念“傻做”,建筑企業需要遠離浮躁,回歸“傻做”,回歸能力建設。筆者跟幾位國際工程公司的管理者交流,他們認為建筑企業的核心是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管理,而這些都以組織和信息化為基礎。一個好的建筑企業,需要長時間在這些方面做積累,需要耐心,持之以恒。

環顧當下的中國建筑業,企業戰略越來越趨同,為什么趨同?大家都希望走捷徑,難走的路很孤獨,所以趨同;抄襲容易,沒有驗證的風險,探索艱難,創新有風險,所以趨同;有保護生存容易,市場化很難,所以趨同。由此,造成中國建筑行業肥胖的企業多、筋骨硬朗的企業少;大同小異啥都能做點的企業多,有核心能力和特點的企業少;東方不亮西方亮的企業多,敢于堅守、傻干出精品的企業少。更尖刻一點說,有多少企業在假做建筑工業化、假做EPC、假做PPP?或許多數企業并沒有理解這些業務的真正含義,只是想分一杯羹。

(四)不要過于關注政策

滿足政策的需要,只是企業的基本要求,更何況即使政策不合理,因其強制性,企業也必須遵從。一些企業太注重政策,想辦法鉆政策的空子,四處找關系,卻忽視比這更重要的客戶需要、企業自身能力建設,反而把企業做成了投機分子。以當年滿足特級資質的信息化要求為例,很多企業并不是真做信息化,只是為資質審查做做樣子,這樣的信息化有作用嗎?這樣的企業能成為好企業嗎?隨著市場機制的倒逼、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變,“放管服”會把建筑行業進入的政策門檻不斷放低,權力和資格尋租的空間越來越小,政策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低,靠資質、規模吃飯的老套路逐步走到了盡頭,企業必須重視政策之外的客戶感受、項目品質、企業成本、員工效率,重視真正能讓企業基業長青的能力建設。

城鎮化的發展高峰終會過去、投資的高潮終會褪去,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才能分辨出誰才是真正偉大的企業。好在現在還剛剛開始退潮,裸泳的人還來得及準備,只要認識到自己未來面臨的挑戰,拋棄彎道超車的捷徑心態,靜下心來贏得客戶和合同,贏得企業能力和組織資源,贏得尊嚴和尊重,哪怕前路崎嶇,你也能走下去。


登錄
登錄
其他賬號登錄:
我的資料
留言
回到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和县| 河东区| 启东市| 太和县| 阳泉市| 都兰县| 叙永县| 日照市| 乡宁县| 洱源县| 长泰县| 玛纳斯县| 蓬溪县| 海阳市| 民和| 全南县| 海淀区| 祁阳县| 辛集市| 怀集县| 黔南| 长岛县| 贞丰县| 金山区| 定安县| 时尚| 安义县| 中宁县| 吉林市| 禹州市| 曲松县| 浑源县| 射阳县| 安阳县| 马关县| 耿马| 禹州市| 拉孜县| 根河市| 长兴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