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建筑新夢想
LIGHT BUILDING NEW DREAM
企業BIM定制培訓服務經典案例
BIM技術驅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 二維碼
BIM技術驅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袁正剛 兩年前,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設中,集成了BIM技術、CIM技術、裝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項國際先進建設理念。今年,雄安BIM管理平臺第一標形成了爆炸式新聞,雄安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積極擁抱BIM技術。雄安的創新試驗標志著中國城市建設正式開始進入“數字城市”時代,是中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集中表現。 作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BIM技術的發展收到了建筑業人士的廣泛關注。在10月25日舉辦的第一屆 BIM 技術高峰論壇會議中,廣聯達發布了《中國建筑業企業BIM應用分析報告(2019)》。這本報告從2017年起連續編寫,記錄多年行業發展蹤跡,總結和分析我國建筑業BIM應用發展趨勢。誠如雄安所展現出來的,近年來BIM技術在我國施工行業的應用發展迅速。報告經過歷時4個月的問卷調研,對31個省市868位BIM用戶進行調研,從多個視角分析探討2019年建筑業BIM應用現狀、發展情況與趨勢、BIM落地方法。 通過對BIM中心人員和管理層人員為主要人群的調查發現,與2017年相比,今年應用BIM項目數量在10個以上的企業占比提升了將近一倍,從16.9%提高到33.07%。有58%的企業建立了企業層面的BIM組織。項目的技術、商務、生產三方面業務內容的BIM應用已經全部有所覆蓋。應用率超過50%的應用點依然是技術管理中較為成熟的業務,包括碰撞檢查、深化設計、專項方案模擬、投標方案模擬、圖紙會審與交底等。 對于企業在實施BIM中遇到的阻礙因素,缺乏BIM人才連續三年成為大多企業共同面臨的核心問題,建立BIM人才培養機制是現階段最迫切的事情。在調查中與互聯網、移動技術、云技術、人工智能等的集成應用提高施工現場協同工作效率,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實現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分別占65.9%和75.35%,是BIM應用的主要發展趨勢。 放眼世界數字化轉型浪潮,英國一直走在前列,根據英國政府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建筑業也收到了數字技術帶來的紅利:2014年建筑業因為使用BIM技術費用節約8.4億英鎊。而國內,卻還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例如認為BIM技術只適合用于標桿項目,對BIM技術成熟度認知不準確等等。事實是,現如今我國的BIM技術已經可以在變更管理、方案管理、質量管理等一般項目所擁有的各個基礎環節中逐漸擺脫標桿化;而萬達、龍湖、綠城等房地產名企作為建設方也已經走在施工企業前面,紛紛展開的BIM技術應用探索。BIM技術應用越來越普遍,范圍越來越廣泛。 正如報告中所說,BIM應用表現一種趨勢:以施工階段應用為核心,BIM技術與管理全面融合的拓展應用階段, BIM應用從理性走向攀升;從施工技術管理應用向生產、商務等施工全面管理應用拓展;從BIM向BIM+智慧工地的集成應用拓展;從項目到企業,從施工階段向建筑全生命期輻射。 廣聯達在2018年提出了“數字建筑”的概念:利用BIM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業務戰略,它結合先進的精益建造理論方法,集成人員、流程、數據、技術和業務系統,實現建筑的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從而構建項目、企業和產業的平臺生態新體系。 其中,BIM作為載體,將項目在全生命期內的工程信息、管理信息和資源信息集成在統一模型中,將建筑實體與虛擬建筑形成虛實映射的數字孿生,打通設計、施工、運維階段分塊割裂的業務,真正實現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維的全鏈條數據共享,讓BIM的價值體現在建筑的全生命期。BIM技術是“數字建筑”“數字城市”乃至“數字中國”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驅動建筑業轉型升級與可持續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新年賀詞中提到:“這一年,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這是我國首次提出“中國建造”的理念,利好的運行環境給建筑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產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也為建筑業的變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統計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萬億元,約占中國GDP的30%。中國1000強的企業里面有50%已經把數字化作為面向未來的關鍵策略,數字化已經成為全行業共識。利用數字化手段,實現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改變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潤率的行業窘境,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在2018年的行業BIM應用報告中我們已經探討過,數字建筑將數字技術和業務變革融合,推動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這其中,BIM技術是核心。運用BIM技術將建筑進行數字建模,實現建筑產品數字虛體和建筑實體的“數字孿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設計、模擬和優化,方案最優后再進行實施,降低成本同時讓工程更高效。BIM是連接建筑實體與數字虛體之間的技術紐帶和基礎。 從近三年BIM報告的調研結果來看,BIM技術在關鍵點建模、可視化呈現等初級應用的普及率已經大幅提升。作為技術本身,BIM也漸漸轉向幕后,和其他數字化技術一起,更好地融合到施工業務場景中,推動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基于模型優勢,BIM成為了貫穿建筑全生命期最理想的數據載體,而BIM中 “I”,Information(信息)的價值以及其利用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挖掘。當然,僅有海量數據和信息是不夠的,數字化更大的價值在于所有的數據都能夠集中交互、連接和流通。建筑業一直擁有海量的數據,但以前苦于沒有好的技術,對現場各要素、全過程的數據進行及時、完整的采集和存儲,并進行科學的提煉與應用。而在2019年BIM應用分析報告的幾個BIM應用案例中,我們看到了BIM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結合,帶來的數據的集中交互,使得數據在此部門解構,在彼部門或者更高一層的決策支撐中重構,實現數據互通,業務協同,而這一切甚至不需要通過任何形式的額外的人為溝通,這讓跨部門跨組織的業務合作更為高效。同時,更加及時、準確、完整的數據支撐也使得決策過程更智能,結果更合理。 未來,隨著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化,BIM技術和云、大、物、移、智等數字技術無縫銜接,與施工業務深度融合,從而優化整個建造過程;同時,企業以BIM技術為載體,將逐漸完成數據閉環,打通全流程,實現協同共享,數據的價值也因此愈發凸顯;企業數據資產的積累也將提升、完善和豐富行業價值鏈,推動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