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建筑新夢想
LIGHT BUILDING NEW DREAM
企業BIM定制培訓服務經典案例
BIM視界 | 建筑工程行業不相信BIM技術 二維碼
作者:知士建工來源:行見BIM 國內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發展,真的快不行了嗎? 短短幾年間,國內眾多的大型試點項目結合BIM實施應用順利的完成了建設。 北京新機場航站區工程項目 以航站樓為核心,由多個配套項目共同組成的大型建筑綜合體??偨ㄖ娣e約143萬平方米,屬于國家重點工程。其中,航站樓及換乘中心核心區工程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結構超長超大,造型變化多樣,施工人員眾多,對施工技術與管理的要求較高,需引進新技術協助項目施工,通過BIM技術實施,項目實際應用問題的應用效果如下: (1)利用BIM技術對超大超長結構工程臨時運輸鋼棧道進行建模、方案布置模擬及方案比選,快速高效地解決了鋼棧道的結構設計、使用方式、位置選擇等技術難點,解決了深槽區無法用塔吊進行物料運輸的難題,最終優化設計、節約材料,降低投資費用,保證物料運輸的高效完成。 (2)利用BIM技術對隔震支座進行建模,并對近20道施工工序進行模擬,更加直觀地檢驗工序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縮短技術交底的時間,保證施工工序統一性和施工質量。 (3)在鋼結構工程中,利用BIM技術進行施工方案模擬,并將BIM技術與三維掃描、物聯網相結合,解決了鋼結構施工部署和技術方案的確定、物料加工情況地跟蹤及到場安裝進度的實時檢查等技術難題,提高了鋼結構工程管控的精細化程度和管理效能。 (4)利用BIM技術進行機電系統深化設計,并通過創建各類族文件,實現二次洞口標注自動生成,使二次結構洞口標注工作量減少80%以上;利用Revit軟件直接出圖,使出圖時間縮短70%以上;在正式施工前,發現機電專業圖紙問題及管線碰撞,現場等待技術問題解決的時間縮短60%以上;通過合理化管線排布,提高機電專業施工效率10~15%。 (5)利用BIM5D管理平臺,對項目的技術、進度、質量、安全進行管理,將管理信息傳遞效率提高15~20%,決策效率提升10%以上;通過BIM5D平臺基于模型直接生成標準化物資提取單,打印后由物資人員直接簽字確認即可生效,減少物資人員手動填寫表格的工作量,物資提料所用時間減少15~20%。 (6)明確數據使用需求。在創建模型之前,首先明確模型數據使用需求,并根據需求建立模型創建標準,以保證模型一次創建完成而不進行二次修改或重建。 (7)利用好Revit族文件。通過將各類洞口、標注、圖框和目錄制作成參數化的族,可以大大減少出圖的重復性操作和人為錯誤的發生,并且提高出圖文件的標準化、統一化程度。通過視圖樣板文件和共享參數的建立和傳遞,可以提高多方協同作業的效率,并保證其標準的一致性,在由眾多參與方進行協同工作的深化設計中,可以發揮出BIM技術在協同方面的更大價值。 北京市朝陽區CBD核心區Z15地塊(中國尊)項目 西側與北京目前最高的建筑國貿三期對望,建成后將集辦公、多功能中心等功能于一體。本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工程為首幢在抗震八度設防的高設防烈度地區超過500米的超高層建筑,建成后作為北京市新的地標性建筑,社會影響大。于2011年9月12日左右動工,2016年底封頂,預計總投資達240億元,通過BIM技術實施,項目實際應用問題的應用效果如下: (1)項目各參與方全面應用BIM技術,實現中國尊大廈建設全過程應用中的BIM信息交換連續性的要求,在國內首次實現BIM模型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的流轉和傳遞,避免了多次建模的資源浪費。采用BIM進行設計,在設計及施工階段累計發現12500余個問題,大量減少了可能發生的拆改和返工。據初步統計,現場變更數量較同類超高層降低70-80%。(被動變更占比更低)。 (2)在實施過程中,各參建方利用BIM技術在可視、協調、模擬的優勢,有效的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提升項目管理水平,促進項目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工作的開展。據初步測算,結合BIM對建筑空間進行的優化,為大廈增加了超過7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積;優化了超過20個大型設備用房的機電排布,使物業運維更加便捷;大量構件實現場外加工或預制生產,有效減少現場揚塵及污染,產生建筑垃圾僅為LEED金級評定標準的10%。 中國是世界房地產開發大國之一,國內的建筑工程建設也是隨著市場的發展更加講究“效率、安全、品質”,而今天部分國內的BIM咨詢公司戴著BIM施工管理、BIM運維管理的頭銜卻做著BIM翻模惡評如潮的輿情成了國內BIM技術的代名詞,不知道算不算是建筑行業和這個美麗的國家形象的莫大的諷刺? 據2018年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首先,各地區政府積極推行以及企業BIM應用意識的提高,BIM在全國的普及是大勢所趨。根據住建部相關文件規定: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項項目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根據近年來我國建筑業工業增加值及建筑業信息化率,結合BIM項目比率,預測到2023年我國建筑信息模型市場規??蛇_22.81億元,因此行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與此同時,隨著BIM逐步受到市場的認可,行業內企業也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乍看來,國內的BIM發展總體上是好的。但臺面上的BIM應用卻令人嘆息:表面光鮮亮麗,脫了外套嚇死人! BIM技術是當下中國的既定國策之一,任何否定未來趨勢的個人、群體、組織甚至國家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為此付出慘烈的代價。談笑間,與上海城市性格接近的日本東京、新加坡、乃至中國香港都已經被中國大陸互聯網、大數據大潮甩了不止10年,兒時羨慕的亞洲四小龍現在已經全部淪為了中國廣大中產階級日常旅行觀光和購物的目的地之一,相信國內的BIM數字化在國家的帶領下及國人通過智慧的努力下,會讓BIM這個新興產物和互聯網一下取得同樣的成就。 隨著國內的建筑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BIM技術快速發展為建筑產業、智能建造業、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2019年4月1日,人社部發布通知,正式確認了13個新職業信息中有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BIM人才的培養也逐漸被重視起來了,這是智能化時代的趨勢,有幸進入新職業,我們也要不斷提高作業本領,更好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為時代建筑融入更多智慧?!?/span> 結合開篇的案例我們聊聊BIM技術是如何讓建筑圖紙“活”起來,為什么國家大力推動這個新興管理模式! 建筑這個行業的人員,是否還在工地上抱著圖紙查找、修改?辦公室里面還是施工圖堆滿、無處安放嗎?在傳統的建筑時代建筑人員都有著一個煩惱;圖紙太多,蓋章蓋到手軟,圖紙太多,翻圖找到懷疑人生,設計階段的疏漏、圖紙信息不全、圖紙對不上導致施工進度緩慢,工程返工;這些都是在傳統的建筑行業里經常出現的問題,隨著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建筑新時代的變革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之后這些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幾個建筑人員拿著圖紙修修改改的場景今后可能就不多見了,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建筑產業迎來全面革新,一個含金量高的全新職業應運而生——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正利用先進技術將建筑工程的各項信息整合于電腦模型中,從設計、施工到運維、使用階段,信息數據可以在建筑生命周期各個階段實現共享,智能化時代下的智慧建筑正在快速生長。 “有了這個建筑模型,項目的功能、消防、照明、綠化等都已經觸手可及,并能根據項目實際施工需要進行相關調整。”日前,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項目管理部經理謝曦向記者展示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即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強大功能。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是什么呢? 謝曦表示,本質是一個按照建筑直觀物理形態構建出的數據庫,其中記錄了建筑各階段的所有數據信息。二維圖紙拓展至三維模型,利于從多角度思考,相對于傳統建筑行業來說,利于BIM可以高效協作、降低成本、節約資源。 “這是我們為南昌保利藍海嘉居住宅小區三期項目設計的三維模型信息數據庫?!彪S著鼠標轉動,記者看到該項目的多個細節展示于屏幕上。“這些線和網格以前都表示于圖紙上,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供暖、通風、消防等各專業成百上千張圖紙的分工,現在利用Revit、Tekla等軟件被整合于一個模型中,最大的好處是施工可以根據方案快捷執行、減少錯漏?!敝x曦說。 “你有沒有經歷過樓層太低需要低頭通過?或者房屋門梁結構不對要拆掉重建?” 謝曦表示,這些常見的返工很多是由于在圖紙設計階段的疏漏造成的,而依靠先進手段有了完整模型后,預制構件或部品在工廠生產后運輸到施工現場裝配、組裝成整體。 “建設完成后,這套‘生命讀本’交到業主手中,業主可以利用模型數據了解建筑功能或增加使用設施,或與其他BIM建筑實現數據共享,為實現區域智能化生活添磚加瓦?!敝x曦說。 越復雜的建筑采用BIM越有價值。采用BIM技術建設的贛州綜合文化藝術館項目就是謝曦和團隊成員討論的結果?!?500個座椅下不規則送風孔定位精度高、控制難度大,大劇院舞臺區樓板設計為裝配式帶肋梁疊合空心樓板,新工藝應用尚無實例借鑒。”BIM工程師軒虎表示?!按髣≡何枧_基坑深達-11.5m,負二層為封閉雙壁箱體結構,空腔內設計回填土,工序復雜,技術間歇長。”謝曦表示,“采用BIM 技術利于將難點一一擊破,降低建筑的設計誤差,從設計到運營維護的生產鏈條更加緊密、合理。” 從手工到工業化再到信息化,建筑業正以空前的規模急速發展。BIM問世,使數據庫代替繪圖,“藍圖”永遠成為歷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推進了BIM的大范圍應用,無疑會給腐朽古老的建筑業帶來新的生機。而我們作為建筑業的從事者,我們應當走在新技術、新時代的前沿,為新時代的發展、推進提供更多的力量。 謙遜往往基于力量,只有傲慢基于無能。 同理國內BIM技術的發展,只有像新機場、中國尊這樣的應用深度才能走得更健康,國內的BIM從業者才會擁有更多的機會擁抱變化。 因為未來的建筑行業是數字化、智慧化的,而數字化、智慧化的建筑轉型絕不能沒有BIM,BIM發展絕對離不開好的BIM人才。 BIM的理念是好的,BIM技術應用點是好的,唯獨缺少的就是好的BIM人才,所以建筑也的轉型請給BIM一點時間,BIM也像孩子一樣需要健康茁壯的成長! |